400-123-4567
IMtiyu
| IM体育新闻 |
“人家的草坪能踩,咱们的草坪为何只能‘干看着’?”每到踏青时节,类似的疑问总会出现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.95平方米的漳州,该如何做好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结合?
今年2月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,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,在公园草坪、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,完善配套服务设施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、运动健身、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。
对此,漳州市进行多元化、多样化探索,在全市范围内分批推进有条件的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,拓展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,探索公园绿地建设、运营、维护的新方式。首批公布的试点清单涵盖10大类,即共享草坪区、共享书屋、儿童微乐园、运动健身区、文化体验区等,试点时间为期一年。
三三两两的游人,在草地上铺好野餐垫,或躺或卧,或阅读或游戏、画画、聊天,尽情享受休闲时光——这是开展共享草坪试点后,漳州的城市公园中常出现的场景。
漳州在西院湖公园、湘桥湖公园等4个城市公园划定了第一批3.52万平方米的共享草坪供市民游客搭设帐篷,让人们在家门口亲近自然。
除了野餐,露营也是流行的休闲方式。夜晚来临,还有市民用彩灯装扮帐篷,为露营活动增添了一抹童话色彩。“带孩子们来公园绿地跳绳、打羽毛球,尽情释放活力,大口呼吸新鲜空气,亲近自然,心情舒畅。”参与露营的张佳宜女士说。
“共享草坪主要选取公园内视野开阔、地形相对平整的地块,服务设施、应急保障相对完善和便捷等区域增设,避开自然灾害频发区域、自然保护地以及生态脆弱区域。”漳州市风景园林中心公园科副科长刘蓓菡说,连续工作的草坪也需要“休息”,工作人员会定期养护、除杂草、浇水和修剪。为此,开放共享时间为周六、周日及法定节假日8:00—22:00,其他时间为草坪管护期。工作人员也会对不同片区草坪进行轮流开放,避免植被过度踩踏影响正常生长。
根据草坪承载能力,漳州各共享草坪区均设置搭帐篷数量上限,并规定草地上搭设的帐篷需中小型,帐篷规格为占地面积小于5平方米、不高于1.5米,不得使用带有风绳和需要地钉固定的天幕、帐篷,帐篷不能全封闭。
“除了科学规划管养,草坪开放期间公园管理部门还适度增派服务人员,维护现场秩序及环境卫生。各公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,人性化管理,在周边值班岗亭配备烧水壶、医药箱等,专人管理、服务游客。”漳州市住建局城建科工作人员蒋水龙表示,市里鼓励各县拓展开放共享绿地空间,更好满足百姓需求。
市民蒋伟华经常在周末带两个儿子到西院湖生态园·市民共享书屋翻看绘本。书屋面积200余平方米,以儿童类图书居多,包括社会科学、文学、自然科学、儿童绘本等图书2500余册,可容纳读者50余人。
小木屋原是公园管理用房。依据原来的空间格局,小木屋被设计成两间并联的半开放式阅读空间,既有安静阅读台,也有小型“会客室”。露台上三两张休闲桌椅,打造出有趣的社交空间。
而九龙公园荷花池旁,市民共享书屋偏安一隅。难以想象的是户外拓展,安静的读书空间曾是公园仓库。如今,书屋被多肉植物环绕,形成“小隐隐于野”的清幽空间。
打破“借书和看书之所”的观念壁垒,共享书屋不断挖掘本地文化特色资源,成就另一条“出圈”之路。
中山公园的市民共享书屋就设在战时人防洞,保留了人防洞的原貌及文化遗存。因中山公园毗邻漳州古城,书屋因地制宜放置了《漳州古街》《中山公园博览》《闽南现代建筑》等相关书目IM体育,让读者在游览完古城后就可在书香中寻踪漳州历史文脉。“这些文化史料很多都是珍贵典藏版,在市面上买不到,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阅读。”共享书屋志愿者陈建文说道。
书屋也成为人与人交流之所,形成本土文化圈层。此前,西院湖市民共享书屋就组织了一场“‘非遗’贺新春 幸福满画韵”活动,数百名市民体验印制漳州木版年画。“未来,共享书屋将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集体沙龙等活动,让书屋成为漳州市民的城市客厅。”漳州市风景园林中心郭静娟说道。
暑假的周末上午,一群小学生在郊野公园里围成一圈,聆听自然博物老师威廉讲授“蕨类植物”公益自然课程。
“有一种植物,它出现在大约4亿多年前,比恐龙出现的时间还早1亿多年!恐龙灭绝了,但它依然坚挺地生活在地球上,生生不灭。这么坚强、古老却又低调的植物是什么?别动,它们就在你的脚边——蕨类植物!”说完,威廉带着一群“蕨类小猎人”通过摸一摸、闻一闻、找一找,对各种野生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,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蕨类植物的身影。“它们不开花,不结果,没有种子,可是它们依然非常繁盛,因为它们用非常独特的方式繁衍后代——孢子传播。”威廉说,没有花、果实、种子的蕨类植物就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。
另一旁,一群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攀树。IM体育他们运用专业且系统化的技术,利用绳索攀树系统自由上升、下降、转换、横渡、休息与工作,安全自由地穿梭在树林间,像极了丛林原始人。
“开设在公园里的‘自然课堂’,真是太有意义了!”参与活动的家长李丽青介绍,她的女儿陈泽宣参加“自然课堂”已有两年,跟着老师春天看蝴蝶、夏天识昆虫、秋天捡果实、冬天辨飞鸟,在公园绿地里观察自然,从小种下一颗热爱科学、爱护环境的种子。
“绿地多了,要让群众可感、可享。我们与中小学合作,把课堂从校内搬到户外。例如亲水公园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,将公园内或周边宜耕宜果区域开辟建设成‘城市菜园’,开展研学活动,让市民和学生体验耕种劳作。”漳州市风景园林中心副主任刘益忠表示,因地制宜组织学生观察实践,将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变成自然课堂,更能扩大城市公园开放共享的优势,将城市公园打造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。
“在开放试点的过程中,一些地方出现过乱丢垃圾、毁坏草坪、挖沙取土等不文明游园行为。我们将研究制定《漳州市城市公园开放共享空间划定管理技术指南》,提出下一阶段开放共享绿地的推广思路和对策,实现对公园绿地赋能,促进城市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”漳州市住建局城建科负责人沈峰表示。
免责声明: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,文章内容及图片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
特别说明:各楼盘文章中所涉及学校施教区划分,均以当年教育局公布为准,不做任何承诺。